近日,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第25次“私享汇”上,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表示,投资应该坚定地看好国家未来。
以下是发言实录摘要:
一“保”三“压”是关键
事实上,对第一个问题,目前的分歧很大。有的人很悲观,有的人相对乐观。
认为从2016年5月9号权威人士讲话,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后的政治局会议,再到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中央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,即中央已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。
既然中央已经高度重视金融风险,那么,风险的化解就应该在过程之中了。
投资界有一句老话:“大家都看到的风险不是风险,至少不是大风险。大家都能看到的机会,肯定不是大机会。”
既然中央最高层已经看到这个风险,而且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说的很实在,执行、落实层面的表态也很重。所以,对中国未来的悲观,我内心并不认同。
毕竟,权益投资者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者,而且,我发自内心认为,中央有能力化解目前中国的一些风险。
当然,是一年、两年化解,还是三年、四年化解,还有待观察。
我们希望越快越好,但是,一年半载要化解可能不现实。
目前看,国内面临的困难也不少。我们面临着三高困境:高杠杆、高资产价格、高汇率。对于“三高”怎么去化解,有很多种建议。
在我看来,种种信号显示出不可能让“三高”中的某一“高”来单独承担压力。
比如,汇率狂贬。汇率狂贬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,反而会引发恐慌连锁反应。
比如,房价暴跌,那可能马上就发生金融危机。高杠杆也不能在短期内猛降,否则,就是硬着陆。
认真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后,我更倾向于“三高”都要承受一点压力,都要做一点减法:资产价格要压一压,汇率要更市场化运行,杠杆也要去一去。
所以说,“三高”的压力虽然是客观存在的,但中央也已经看到了。
然而,光是压、光做减法也不行,还要做加法,那就是“改革”。
总结起来要一“保”三“压”,即保改革,压三高。
只有这样,这盘棋才能够走活,才能够避免危机不断堆积,最终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。
中国目前这么大的经济体量,与21世纪初的时候处理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背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当时,中国的体量小,资产管理公司一成立,不良资产一划拨,问题很快解决,而且那时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马力很强劲。
现在问题比当时大,发动机的马力又变弱了,要短时间解决问题不太现实。
先认清问题,再解决问题,我相信,我们党和政府能够做到。这是我对宏观形势的一个粗浅分析。
投资策略的六个宏观要素
谈到投资策略几个宏观要素的分析预测,大体有这么几点:
第一个是盈利
2015年中小板非金融上市公司合计盈利同比增长12%,但如果把外延并购带来的业绩贡献扣掉,内生增速仅3%。
2016年年报还没出来,估计和2015年比变化不大,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目前并没有明显提升,整体内生动力不足。
如同前面几位的观点,总体上亮点多在结构性调整方面。
第二点利率、第三点通胀,两者结合来谈
我更倾向于认为,无风险利率的中枢会提升,十年期国债利率要再回到2.7以下是有难度的。
但是要回到3.5以上短期内也难以承受。伴随无风险利率中枢的提高,随着去杠杆的深入,企业间信用利差会扩大。
中央现在对经济增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了,名义经济增速自然会下来,如果不去搞强刺激,通胀的压力不会太大。
当然,不排除一些极小概率事件,类似去年底债市的大幅调整。
但从大概率分析的角度,通胀也好,无风险利率也好,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,大幅上扬的概率不高,依据中央的底线思维,也不允许通涨和无风险利率大幅上行。
第四点是汇率
汇率现在有两种观点,一种是认为,汇率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,中国经济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。
还有一种可能比较悲观,认为汇率会一次性贬到8以上。
我觉得,第二种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,更大的可能性是前者。现在关键是要保改革、提信心,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质上是个信心问题。
前面讲的“三高”,当务之急最不能够拖的还是汇率问题,杠杆还可以拖,资产价格可以拖,股价楼价都可以拖。
只要房产税不收,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不增加,楼价问题也就不大。
股价只要控制好供求关系,也没问题。但是汇率这个问题,是“三高”中压力最直接的一个。
第五点是制度变革
大局是要保改革,最好是一种软着陆的方式。证监会已经明确提出了“三化”,即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。
其实“三化”里面,有两化是重合的,市场化里面应该包括国际化,没有国际化就谈不上市场化。
但是证监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?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很多事情提目标容易,执行和落实难。
股票市场如何实现市场化,国际化是落实的一个很好手段,深港通、沪港通就是更好落实市场化的手段。所以,在资本市场制度层面我们要高度重视这“三化”。
法治化的影响肯定是很深远的,而且这方面高压的态势肯定会持续,对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肯定是有持续长远影响的。所以,我觉得我们做投资可能还是要以“三化”为行为指导。
第六点是风险偏好
2017年是一个关键年,十九大即将召开。
这肯定是一件大事。应该说,今年的风险偏好从目前的预期看,应该不会大幅下降,2017年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结构性行情。
这就是我跟大家报告的对宏观形势和相关六个要素的粗浅分析。
由于未来的一些变量现在还不明朗,所以分析和预测经常会出现偏差。但是还得分析和预测。
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预测出错了之后,要做好充分的应变准备。
如果你的预测对了,最后实现了,那最好。
如果出错了,损失必须是你可以承受的。假以时日,时间若成为你的朋友,你将是最后的赢家。
不能错过第三个“30年”的发财机会
对于一些金融风险,不可能在短期出清,从时间上看,如果说能够在两年内出清或者释放的话就很快了,所以,可能2017年、2018年出现大牛市的机会不大。
当然,我刚才也说到有很多有利的因素,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风险,历次会议都反复提到了这个风险,而且已经在执行和落实。
加法也已经在做了,改革我们也看到了,第一批试点六家央企,包括地方国企都在改,所以,也不存在大幅下挫的可能性。
我们更倾向于2017年还是一个结构性的机会,预期收益率要调低,目前工作重点是要为这一次风险出清以后的大行情做好准备与布局。
最后,我有这么一个感慨,是发自内心的看法。我尽管今年不到50岁,却已经经历了新中国以来三个不同“30年”的阶段。
现在,我们要把握第三个30年的机遇。
第一个“30年”是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
改革开放初期,1980年代,有些人因为文革对国家没有信心,选择了离开,后来发现自己错失了发财的机会。
第二个“30年”是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
当时内外交困,国企改革加速,还存在大量三角债、银行不良问题等等。
外部则有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,也很困难,有些人赚了一点钱,也出去了,后来发现错过了第二次发财机会。
第三个“30年”是2010年代到2040年代
现在也比较困难,但前景会逐步明朗起来,各个领域又将是一次大机会。
诚如我们刚才的分析,可能第三个30年跃升的机会还没到,但我们必须要提前布局,机会明朗时再布局就已经晚了。
有时大的时机总是出现在有重大分歧的时候,大家都有一致预期的时候,反而不是大机会,所以,我们应当坚定的看好国家的未来。
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,谢谢。
恭贺新禧,鸡年大吉
“猜你喜欢”
通往2017年的投资之路,他们告诉你
宜信能成为“百年老店”吗?唐宁和拉姆查兰这么说
美国投资移民界的“两会”,中国派去了一个代表……
唐宁写在岁末的话:梦醒了
这次的达沃斯,风头尽在中英美
风险提示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。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。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,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;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。
评论列表